响应中俄元首联合声明,哈工程获批首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大剧院共同出席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
期间,两国元首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指出:
推动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在遵循沿岸国家权益基础上扩大北极航道开发利用以及北极地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旅游、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支持继续开展极地科研合作,推动实施北极联合科考航次和北极联合研究项目。继续开展中俄在“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内的协作。
恰逢其时,近日,科技部审批通过了首批14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是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国家对外科技合作创新最高级别平台。
哈尔滨工程大学申报的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建立,是其中唯一一项中俄合作项目,并列入2019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二十三届例会议定书。这是哈工程“三海一核”特色学科体系平台建设的最新成果、学科群建设的重要进展,为开展极地科学装备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国际化平台。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中国科学技术部提出在未来5年里,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支持建设50个国家联合实验室。
极地是我国的战略新疆域,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作为其重要支撑,以科技创新、教育等人文合作与交流为载体,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加速器效应,形成极地科技创新和装备研制能力,支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
目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实验室以北极航运、能源合作、极地科考等为主要合作领域,以中俄双边合作为核心,带动 “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挪威、芬兰等)开展多边合作,支撑以北极航行安全保障、北极“亚马尔”油气田开发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极地领域各层级联合科研平台建设,通过联合研究、学术交流、国际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创新5项重点任务,提升中俄极地技术与装备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重点突破制约我国极地发展的技术与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及作用,为中俄双方共同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极地技术与装备联合实验室。共享双方在极地船舶建造、极地航道运行、极地资源开发等领域发展经验和成果。 实现与俄罗斯技术资源交流,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引进俄罗斯著名企业和大学院所的研究机构,共建国际孵化器,促进创新资源的互相流动,实现双方的共赢。与省地市合作,在哈尔滨新区碧海产业园区打造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聚集区,共同打造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合力打造极地装备、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等一批产业集群。
大工至善,大学至真
优秀的合作伙伴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是俄罗斯培养世界级海洋专业工程师的大学之一,在极地领域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极地装备技术方面,参与了几十余型极地装备设计建造;基础设施方面,学校拥有众多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该校是联邦计划“俄罗斯联邦2020年战略发展”重要参与成员,是圣彼得堡大学联盟成员。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是俄罗斯极地研究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它的各个研究中心、研究所等几乎覆盖了远东联邦区的整个领土。
俄罗斯北方(北极)联邦大学
克雷洛夫中央科学研究院
挪威科技大学
哈工程:坚实的极地领域科研基础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最主要的单位之一,2015年成立极地大科学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国内极地装备领域唯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极地装备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学校是“北极大学”联盟成员。
2016年6月,ICNAME极地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国际研讨会在校召开
2018年9月,学校加入 “北极大学” 联盟
学校优先布局和前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极地领域科研基础,引领并推动了极地领域的发展。近五年,在极地技术与装备相关技术领域承担了来自于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40余项。
2018年5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极端环境下北极航行船舶运动和结构安全性分析与评估”项目全面启动
学校作为中方牵头单位承担首个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牵头四项科技部极地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工信部首个极地技术基础研究项目,首个极地AUV研制项目,参与工信部几乎所有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制工作。
哈工程人必将借助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这一重要平台,为服务支撑国家开拓战略新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精彩链接
你以为你以为的哈工程就是你以为的?
蓝色大海的传说?央视第一时间pick哈工程!
从学渣到学霸,“网瘾少年”变身专业第一!
南极之恋,哈工程学子当主角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霍萍
编辑 | 齐萌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